为深入推进时尚设计现代产业(人才)学院建设“扎根”工作。10月29日,时尚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杨燕群、院长金海明、党委副书记赵国君,产业学院院长罗秋兰及产业学院相关工作人员一行,专程赴海宁市马桥街道与许村镇开展实地调研与对接工作,旨在将学院发展根植于产业沃土,共商产教融合新路径。
上午在马桥街道,学院一行与分管领导孙周辉主任及经发办负责人姜岩岩进行了务实而深入的座谈。罗秋兰首先汇报了产业学院前期的建设工作以及与马桥街道的融入内容。双方在交流中迅速找到未来的工作切入点,并达成重要共识:一是共建“引才工作站”。学院将发挥高校人才“蓄水池”作用,与马桥街道共同打造一个常态化、机制化的人才引进与服务平台,吸引青年人才到马桥就业创业,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二是共推“接地气的成果转化”。双方明确将摒弃“纸上谈兵”,直接围绕马桥时尚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产品研发与项目合作,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双方表示,此次合作重在“务实”与“落地”,让高校的人才资源扎根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主战场。
随后,学院一行奔赴以家纺和服装产业著称的许村镇。与许村镇分管副镇长陈雨良及经发办负责人马晨琼进行对接和交流。许村镇对前期产业学院和许村企业在实习、就业、学科竞赛以及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双方通过交谈进一步明晰了未来的合作方向。首先,在学生实习与就业方面,双方将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打通从校园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其次,针对企业迫切需求的“服装制版师”等高级技能人才,可通过精准化培养、以及短期技能培训等方式,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育。双方计划在家纺博览会平台上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将积极推进产业赛道工作,根据企业的真实需求,精心组织设计竞赛,并促进设计产品在企业落地,为许村家纺注入青春活力与前沿理念。

    此次走访开启了院地合作精准施策的新阶段,学院与属地的产教对接,是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特色,量身订制合作方案。马桥的“引才”与“转化”,许村的“育人”与“赛会”,共同构成了产业学院服务地方、反哺教学的立体化网络。双方一致表示,将尽快落实会谈成果,建立常态化互动机制,携手共进,为海宁时尚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谱写学院扎根地方,实现校地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