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时尚设计现代产业(人才)学院师生团队60余人共赴海宁开展实践调研。本次调研以《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为载体,以“海宁文创产品”项目为驱动,以“皮革工艺传承”与“非遗文化创新”为主线,旨在探索文创产品设计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搭建起学校与地方产业沟通的桥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师生团队首站抵达海宁皮革城博物馆。在这里,学生们重点参观学习了皮革服饰、配饰设计领域的创新案例,深入探讨了皮革材质在文创产品中的跨界应用潜力。结合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同学们深刻领会到“科技+艺术”的设计思维如何为皮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博物馆内一件件精美的皮革作品,不仅展示了皮革工艺的精湛技艺,更彰显了皮革产业在创新设计上的无限可能,为学生们打开了文创设计的新视野。

随后,师生们来到摩街201特色旅游商品街,恰逢“春日绽放·摩登她势力”妇女节专场市集热闹开市。学生们积极参与皮革手工制作体验课程,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生活设计化,设计生活化”的设计理念。摩街201的“沉浸式文化消费模式”为文创设计带来了新思路——传统工艺需与现代生活方式、年轻审美趋势紧密结合,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们在体验中不断思考如何将传统皮革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为文创产品注入新的灵魂。
最后一站,师生们聚焦南关厢历史街区的非遗文化传承馆。在这里,师生们针对海宁最具代表性的“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开展了沉浸式文化体验与设计调研,积极探索非遗基因与现代文创产品的融合路径。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入交流,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海宁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大家纷纷表示,要将非遗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企业代表对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项目驱动下的调研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作为时尚设计现代产业(人才)学院与企业共建的课程,《文创产品设计》始终坚持“校城共生、产学协同”的育人路径,以实际项目为纽带,推动“项目课程—设计作品—商业产品”的链路贯通与作品孵化,助力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海宁皮革城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共同开展海宁非遗文化研究、时尚设计人才培养、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培养更多兼具创新思维、实践技能与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海宁皮革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文创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